查看原文
其他

欣赏不来《沙丘》,这次真不怪你

海边的卡夫卡 正點观影 2022-03-17


《沙丘》已在国内上映5天,票房达至1.56亿。

对本片的导演维伦纽瓦来说,这是他在中国上映过的电影中最高的,超过了2017年《降临》的1.09亿。然而这一票房成绩,不会是好莱坞超级大片的该有的结果。


其中自然脱不开华纳的骚操作,上映院线之余同步流媒体,这便导致资源泄露,影响了中国大陆的票房收入。另一个原因,自然是本片的高门槛。自豆瓣开分以来,分数一直在上下浮动,从8分跌落到7.6分,这几天又慢慢回到7.9分。


两极分化的评论频出,有称其为神作的,也有人称其为闷片。一夜之间,《沙丘》成了检测影迷硬核程度(优越感)的试金石。这种高门槛,也注定了本片很难做到市场下沉。


再加上,《007:无暇赴死》紧随其后就要上映,到时《沙丘》的排片率会被挤压,要想再往上冲票房很难。成败就看这一周了。

《沙丘》票房的疲弱,难道又是这届观众不行吗?先别急着引战,欣赏不来这部电影,也许真不怪观众。 

沙丘


《沙丘》有多传奇,想必大家在这段时间没少听人吹捧。

原著小说: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,科幻界的《魔戒》,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......头衔一个比一个响。

但盛名之下,也意味着压力之下。宏大的世界观和巨大的篇幅,自上个世纪年代出版以来,《沙丘》影视改编一直屡遭不顺。

在很长时间里,电影人要影视化《沙丘》这本小说,都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。众多的人物、庞杂的设定、广泛的主题涉猎、奇思妙想的视觉化,都直接挑衅般预示着电影这种视觉语言被文字语言给打败。

从佐杜洛夫斯基到雷德利·斯科特,这些一流大导演的计划都因为拍摄成本过高、难度太大而胎死腹中;大卫·林奇更是因为拍完后口碑和票房的失败,愤而拒绝在电影中署名。诸多失败的案例,都让大家对这个IP敬而远之。

佐杜洛夫斯基、大卫·林奇和雷德利·斯科特


直到2016年,传奇影业才买下了《沙丘》改编权,次年确定由丹尼斯·维伦纽瓦这位被中国影迷们尊称为“维神”和“牛蛙”的导演执导。

结合维伦纽瓦之前《焦土之城》《边境杀手》《降临》《银翼杀手2049》等作品的良好口碑,交由执导,也许是当今好莱坞最好的选择之一。

网络恶搞图

影迷们经常会拿诺兰和维伦纽瓦组“CP”。诺兰大家都很熟,《记忆碎片》《盗梦空间》《星际穿越》《信条》都以“烧脑”著称。因为《降临》这部“烧脑”科幻片的走红,维伦纽瓦开始被国内观众认识,开始和诺兰比较。

上一次两人正面交锋是在2017年,诺兰推出了《敦刻尔克》,维伦纽瓦则紧随其后推出了《银翼杀手2049》。结果,诺兰在中国赚了3亿多票房,而维伦纽瓦却1亿不到,要不是《沙丘》延期到今年,也许去年就能看到《信条》大战《沙丘》。论商业性,诺兰更胜一筹。

左为维伦纽瓦,右为诺兰

尽管粉丝爱称他们为“维维诺诺”组合,但两者风格差异还是相当大。比起诺兰酷爱的快速剪辑、叙事迷宫、人物对白的高密度填充,维伦纽瓦更青睐于营造气氛、视听语言的把玩、引而不发的留白。

不得不冒犯诺粉说一句,维伦纽瓦在“电影性”上是要强于诺兰。但正是这种内行人才能看出门道的孤高,让《沙丘》赶走了不少观众。

对气氛的极致铺陈造成平缓的叙事,让很多本想来看部传统科幻电影图个一乐的观众如坐针毡;预设了观众对《沙丘》过高的熟悉度,让很多观众没有接收到最低限度的设定说明;反高潮的高潮戏,让很多本来想看《星球大战》式激光剑互砍之类场面的观众,没能尽兴。

《星球大战》剧照

最糟糕的情况,无疑是很多没有做功课的观众没看明白故事。《沙丘》虽然很复杂,但就电影版来说,目前的故事还是清晰的:你可以视为一部太空版的《王子复仇记》。

颗叫厄拉斯科星球上有一种神秘的香料,得到它们便可获得各种神力,这导致了外来侵略者对这颗星球的烧杀抢掠。很长时间,整个星球香料的开发权都被皇帝安排给哈克南家族接管,但深感逐渐被这个过度膨胀家族威胁的皇帝,决定收回权力,任命给了另一个家族厄崔迪,也就是我们的主角保罗所在的阵营。


当然,这么一份肥差哈克南家族必定不会这么轻易放手,他们必定会伺机而动。这正是皇帝的用意,派厄崔迪家族去削弱对方力量,甚至可以自相残杀,来削弱彼此的力量,以达到不威胁皇权。

于是有人说这是一部太空宫斗剧其实不完全错,哪怕舞台在外太空,讲的还是人类世俗社会争权夺利的那点事。而电影版的《沙丘》,展示了保罗从懵懂到觉醒,从少年成长为领袖的过程。而真正对核心故事的铺展,还需要好几部续集。


所以很多人说这两个半小时的电影,就像一个正片前的超级预告,电影根本就不完整。这种质疑是必然的,因为维伦纽瓦的《沙丘》只拍了原作小说系列第一本的前1/2,还需要拍多少部才能把故事讲完,恐怕没人能说得准。

“如何能尽可能囊括多的小说内容,又不能破坏电影的风格”恐怕是维伦纽瓦时刻绷紧的弦。虽然《沙丘》在叙事节奏上是平缓的,但还是看出他赶故事进度和力有不逮的地方。

比如除了保罗和母亲,基本各位大咖级别配角都沦为走马观花式的工具人。张震的岳医生,他是厄崔迪家族的背叛者,在宣传阶段让人误以为有什么重要发挥,但真正看电影时,也就10分钟都不到的戏份。完全只是个推动故事转折的工具性角色。


诸如此类语焉不详的地方还有很多,如果说这些坑会在续作中一一解答,而一个不好的消息,可能会给观众一盆凉水。华纳公司如果看到票房不佳,很可能不会有下一部。虽然维伦纽瓦当初和华纳商量时是先拍两部,把《沙丘》系列小说第一本拍出来,如果只能拍一部,他就不会做这个项目。整个拍摄计划就是以续集为前提的,现在剧本已在筹备,汉斯·季默的配乐也开始写了。如果华纳忽然出尔反尔,《沙丘》很可能会成为电影史上最让人惋惜的“烂尾楼”。

华纳出卖电影人,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去年华纳宣布一系列影片直接上传自家流媒体时,就受到了诺兰和维伦纽瓦等导演的强烈反对。对这些导演来说,电影应该是影院的艺术,他们在拍摄时就已经预设观众是在电影院观赏。如今换成电脑屏幕,必然是对电影极大的伤害。

IMAX银幕能显示更多的画面内容

在一番争执中,华纳依旧选择院线+流媒体同步上映的方式,所以《沙丘》国内票房不理想,也是华纳一意孤行的结果,它有意在驯养观众对流媒体的依赖,来迎合一系列因为新冠疫情兴起的流媒体热。

没想到如约上映,在2D和3D的事情上,又引起了观众的不满。为了卖更多的票价,片方强行把一部2D的电影后期转制成3D版,大大影响了观众观影体验。同样的画面,3D效果明显暗了好几个度。

图源:Variety网站


这引发了不少中国观众集体抵制,引发了一次“只看2D,不要看3D”的倡议。

从2010年《阿凡达》的巨大成功开始,3D这项技术被重新复活,国内观众就没少看到“伪3D”的电影,这些伪3D电影,整部看下来,基本只有字幕是3D的。票价更贵了,画面更暗了,观看也更不舒服了。


甚至更过分的是,很多好莱坞大片推出了只针对中国的“定制3D” ,像《飓风营救3》 《机械战警》 《超验骇客》 《速度与激情7》这样的电影,就闹出过“中国特供3D版”的闹剧。

导演维伦纽瓦似乎一脸无奈


如今,通过影迷们对《沙丘》3D版的抵制,也给各大片方们一个讯号:这种伪3D也该走下神坛了。中国观众走已过了那个盲目崇拜3D的时代,是否愿意买票,靠的还是电影内容本身。

观众需要大片,电影院同样需要。《沙丘》这样的大片本应该是“电影是影院的艺术”最好的证据,不要辜负电影,也不要辜负电影院,更不要辜负愿意买票去影院支持的观众。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